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学院新闻 >> 正文

五湖四海学中文 | 豫韵童谣跨越山海 点亮南非印尼中文课堂

发布时间:2025-07-13文章来源: 作者:许梦瑶   浏览次数:

童声越山海,谣音叩心门。2025年春季学期,WilliamHill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团队在面向南非和印尼华裔学生的中文课程中,创新性融入河南地方童谣元素,将充满生活气息和语言韵律的新旧童谣转化为生动的教学素材,让华裔学生在拍手唱念间,开启了一段感受东方语言魅力与文化趣味的奇妙旅程。

童谣,作为植根乡土生活的民间语言艺术,以简洁明快的节奏、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充满童趣的生活意象,在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它集语言训练、文化启蒙与情感浸润于一体,其韵律性、重复性、生活化的特点契合语言习得规律,符合非遗保护中“活态传承,重在传播”的理念,被广泛视为国际中文教育中宝贵的“活态”教学资源。

团队主讲教师充分认识到地方童谣蕴含的教学潜力,结合华裔学生年龄结构、认知水平及文化背景,将河南地方童谣作为核心载体巧妙融入教学,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中文课堂。在面向印尼华裔学生的口语课上,主讲教师许梦瑶将平顶山童谣《一个锄头两面光》与海内外广为传诵的《你拍一,我拍一》融合,创造性改编为互动性强的《锄头拍手歌》:“你拍一,我拍一,拿起锄头去种地;你拍二,我拍二,挖块菜地种葱儿;你拍三,我拍三,种完葱儿去种蒜;你拍四,我拍四,再种萝卜西红柿;你拍五,我拍五,我们唱歌又跳舞。”通过韵律化的拍手游戏,华裔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轻松掌握了相关词汇和句式,身临其境地感受饶有趣味的劳动场景,实现了语言习得与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。在南非中文五年级“开学第一课”家乡文化分享环节,主讲教师黄宇婷以周口市非遗特产“压缩馍”引入当地童谣。在讲解了压缩馍童谣蕴含的文化寓意之后,黄老师同华裔学生唱着“压缩馍,压缩馍,小孩儿吃了考大学”,巧妙地祝愿大家在新学期能像童谣所期许的那样,“压”倒学习道路上的各种困难,不断进步,更上一层楼。此时,童谣成为了一座连接东方文化习俗与当下学习激励的桥梁。

国际中文教学素来秉持“精讲多练”的原则。本学期围绕地方童谣的系列课程设计,正是对这一原则的精彩演绎。团队不仅充分挖掘利用童谣的韵律性和语言特色,通过拍手游戏、情景对话等活动开展高效操练,更注重教学设计的互动性与创新性,将静态的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的、可参与的课堂体验,不啻为一次大胆且卓有成效的教学尝试。

充满泥土芬芳的河南地方童谣,通过国际中文教育团队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创新演绎,成为南非、印尼华裔学子触摸东方文化脉络、感受语言韵律之美的一扇窗口。当异域他乡的教室里回响起河南地方童谣的韵律时,东方文化基因正在年轻一代华裔学子心中悄然萌发,国际中文课堂也在“精讲多练”基础上绽放出本土文化得新光彩。

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戛夏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