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提升全体教师数字素养与智能技术应用能力,根据学校安排,9月18日下午,WilliamHill体育在1301会议室举办2025年第一场校级人工智能教改专项研究成果推广会。“智能时代文学创作教学新范式:AIGC与三苏写作工坊的融合实践”校级教改项目负责人、WilliamHill体育教师高冠琳,“人工智能赋能书法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建设研究”校级教改项目负责人、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斐分别作了发言。推广会由WilliamHill体育副院长王惠主持。

高冠琳分享教改项目(摄影/安然)
高冠琳老师多年来从事影视剧本创作、创意写作等课程的教学研究,紧跟时代步伐和国家、省市教育政策走向,时刻关注数字时代教育发展动向。2025年,她结合新时代河南省文化发展战略,申请“智能时代文学创作教学新范式:AIGC与三苏写作工坊的融合实践”校级教改项目,获准立项。当天,她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。近年来,她通过三门阶梯式AI融合课程,引导学生从文本研读到跨媒介转化,再到新媒体传播,创新发展了“教学—创作—传播”的闭环式人才培养方式。她指出,AI不是替代教师的作为,而是赋能教师的教学,用新技术、新技能助力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。

刘斐分享教改项目(摄影/安然)
刘斐详细介绍了“临摹镜鉴”系统的研发背景、技术架构与应用价值。该系统依托数字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技术,以“解决书法临摹可解释量化” 为核心目标,构建起“上传—分割— 对齐—评分—反馈” 的全流程智能闭环。针对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的教学场景,刘斐特别演示了系统的教学适配功能:教师学生可上传学生临摹作品,3 秒内获取包含评分、IoU 热图、差异叠图的可视化报告,通过 Canvas 双栏滑块直观对比学生笔迹与标准字帖的 “多笔”“缺失”“错位” 问题;学生上传作品后,能即时收到个性化改进建议,实现“练习—反馈—修正” 的高效学习循环。这一功能可大幅减轻教师批改负担,同时解决学生课后练习缺乏专业指导的问题,精准契合中心书法通识课程的教学需求。
王惠对两位教师的教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,他们的成果已经在各自的教学领域应用并表现出初步的效果,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教学改革新思路。未来,WilliamHill体育将根据学校要求,成立相关学科教学研究团队,跨学科组织人员,开展更多高质量、跨学科的培训活动,助力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。